【学术报告】赵行波研究员:原子核结构与质量来源
报告题目:原子核结构与质量来源
报告人:赵行波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0年7月13日9:00-10:00
报告地点:720所行政楼小会议室
摘要:我将首先介绍人类对于原子核内部结构认识的历史,然后我将介绍与之相关的核物理中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比如原子核的质量来源等。然后我将介绍目前中国与美国都在规划建设的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科学装置:电子-离子对撞机。最后我将介绍我们正在发展的一套有望从强相互作用第一性原理出发求解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理论方法:基矢光前量子化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介子与重子系统的初步应用。
报告人简介:赵行波,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获得由Quark Matter 2009会议颁发的Quark Matter 2009会议奖学金, 同年还获得了由美国物理学会德克萨斯分会颁发的Robert S. Hyer研究奖,2013年获得由国际光锥物理顾问委员会颁发的Gary McCartor 旅行奖。2001-2005年,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05-2010年,在Texas A&M University攻读物理博士学位,致力于热介质中的粲夸克偶素的研究。2010-2015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致立于光前量子场论与核子结构的研究。2015年加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Phys. Rev. Lett, Phys. Lett. B, Eur. Phys. J. C, Phys. Rev. C, Phys. Rev. D, Few Body syst.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四篇高引论文合计达600余次。